中交广航局:生态修复让滩涂变身“海边游乐园”

2025-08-06 11:07:4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丛忠霖 廖琳琳 陈克辉 -标准+

7月的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墙头镇,晨曦为西沪港新修复的潮间带湿地披上金色外衣,成群白鹭在碧波间翩跹起舞。这片曾被外来物种侵占的1600余万平方米的滩涂,经过生态治理“组合拳”,已有超80%区域恢复原生,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生态新面貌,这便是中交广航局承建的宁波(象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所在地——蟹钳港。

蟹钳港滩涂120万平方米潮间带滋养着鱼虾蟹贝,赶海时的小惊喜、滩涂游戏的欢笑声,让这里成了“海边游乐园”。然而几年前,这片滩涂被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野蛮霸占”,1649万平方米面积被密匝匝的草茎占据,挤占着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严重影响潮滩的生态循环。

项目负责人王振兴带领团队在滩涂边立下“责任田”,施工区分块分段。深夜的地图前,32次方案研讨,泥水里卷起的裤脚,浸透汗水的工装……他们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信念,啃下了1649万平方米互花米草清除的“硬骨头”。

战胜外来入侵生物不仅需要毅力,智慧、默契同样不可缺少,青年党员陈克辉便是团队里的“创新担当”。

面对潮汐影响施工、设备“水土不服”的难题,他一头扎进潮滩,白天跟着挖机量潮位,记录不同时段的水位变化;晚上蹲在船头画图纸,反复推敲设备改进方案。37个日夜蹲守,他和团队发明了可调节刀头深度的新型刈割船,让设备能根据潮位灵活调整作业深度;经过28种组合试验,总结出“深埋+刈割+翻耕+人工拔除”的“四步治草法”,彻底阻断互花米草的再生;搭建起“无人机机场+固定式摄像头”的智慧工地系统,24小时监测修复效果……“硬核装备+巧劲”让互花米草复发率不足5%。曾经“寸草难生”的滩涂,重新成了招潮蟹、弹涂鱼的“生态乐园”。据悉,项目团队修复成果已形成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2项软件著作权和1项水运一级工法。

看着蟹钳港这片修复成果成为网络热门打卡地,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廖琳琳说:“我们在滩涂上‘闯关’,只为让这片海更蓝、滩更活”。

编辑:张一坤

责编:蒋利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