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襟江带湖、河网纵横,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咽喉要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构筑起得天独厚的“江海河”联运体系。水运兴则经济兴,中交上航局苏南运河苏州段航道疏浚工程施工项目立足战略全局,抢抓内河航运发展机遇,正以百舸争流之势在新时代奋楫争先。
近日,苏南运河沿线各标段战鼓正酣。机械轰鸣震耳,船舶往来穿梭,一幅争分夺秒、全力冲刺的壮阔画卷在河岸铺展。随着“大干三十天,决胜攻坚期”的冲锋号角嘹亮吹响,苏南运河项目项目部周密部署、全面动员,全体建设者以昂扬斗志投身于这场与时间竞速的攻坚战中。
项目部科学调配资源,优化施工组织,在严把安全质量关的前提下,奋力追赶工期。建设者们昼夜轮班奋战,管理人员扎根一线靠前指挥,挖掘机、吊车等“钢铁巨臂”开足马力,河道疏浚与护岸修砌齐头并进,多个作业面同步施工,展现出建设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雷霆般的战斗态势。“点多面广、协调复杂、临时调整频繁,必须依靠管理创新,才能实现成本与工期的双赢!”项目党支部书记王宏进道出了决胜关键。

当前正值高温用电高峰期,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作为传统的航道疏浚工程,苏南运河项目施工主战场在水上,安全管控面临独特且复杂的挑战:既要保障施工期航道通行效率,更要确保周边关键基础设施“零扰动”。其中,横跨施工区域的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便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传统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风险高,且需搭设大量绝缘隔离架,不仅影响航道通行,更增加成本、拖累工期。此外,河道护坡、跨河桥梁墩柱、水下管线等敏感设施,同样需在施工中保持“零扰动”,一旦发生位移或损坏,将引发严重安全事故,甚至会对周边群众正常用电和生活造成影响。

面对高空、水面、地下的多维风险,以及施工进度、通航需求、设施保护间的复杂平衡难题,项目团队联合供电公司展开多轮技术攻坚。从初期研讨高压线安全距离、机械防碰方案,到摒弃传统搭架思路……最终引入搭载高清摄像头的“鹰眼”无人机巡检技术,成为破局之钥。
通过使用带有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使项目团队实现了对高压线路安全施工距离的精度巡检,无需断电和搭架,即可实时观测施工机械与高压线之间是否保有安全作业的距离,从根本上保障了沿线居民生活用电的稳定供应,为酷暑季节的民生保障筑起坚实屏障。
这项技术引入,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已节约绝缘防护架费用约30万元,关键工序工期较计划缩短超50%,实现了“安全无虞”与“降本增效”的双重跃升,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航道疏浚工程的巨大价值。

作为“水运江苏”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苏南运河苏州段的升级改造不仅将深度适配2000吨级船舶通航需求,更将通过智慧航运技术应用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长三角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互联互通水平,为沿线产业集群提供低成本、大运量的物流支撑,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此次“决胜三十天”攻坚行动,既是对项目履约的庄严承诺,更是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发展的关键实践。全体参建者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抢抓当前施工黄金期,严格遵循安全生产“十二个到位”要求,全力冲刺攻坚目标。这场攻坚战的决胜,必将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持久的水运动能!
编辑:张一坤
责编:蒋利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