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宁波引航“智慧引航”项目初步成果发布会暨示范运营启动仪式在宁波舟山港举行。中国工程院金翔龙院士,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江涛,以及项目参研单位团队、应用单位代表共同出席仪式“院士工作室”同步在宁波引航科创中心挂牌成立。
作为全球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居首的超级大港,宁波舟山港因地处岛礁区水域,自身通航环境与海况之复杂亦居全球前列。为大幅提升集装箱船舶的安全通航能力,宁波引航牵头联合武汉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以宁波舟山港梅山、佛渡水域为核心示范区,正式启动“基于智慧引航的集装箱船舶安全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项目聚焦构建“感知—预报—决策—控制”一体化技术体系,通过四大课题协同攻关,研发超高分辨海流探测、流场数值预报、船舶运动载荷预报及作业边界决策系统,旨在填补行业技术空白,为港口安全运营与产能高效释放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课题一“基于地波雷达探测海流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性研发国内首套高精度地波雷达硬件设备与数据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传统海流监测覆盖范围有限、数据更新滞后的行业痛点,实现海流“实时监测”新突破;课题二“复杂流场三维立体数值预报”,重点优化流场数值模拟模型与多源数据同化技术,显著提升近岸关键水域流场预报的时空精度,为港口打造“精准预报”核心能力,模型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课题三“复杂风浪流工况下集装箱船舶运动与载荷精细化预报”,研发适配港口实际工况的船舶水动力数值仿真算法及预报软件,成功破解超大型集装箱船在受限水域的“操纵难题”;课题四“集装箱船舶进出港和靠离泊作业边界确定”,搭建多源数据整合“枢纽”,围绕集装箱船舶在宁波舟山港特定水域安全作业的边界条件确定需求,研究多源数据整合技术与作业边界计算模型,开发数字孪生平台,为未来船舶智能引航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智慧引航”项目已产出26篇学术论文(含11篇SCI、14篇EI、1篇中文核心),获2项软件著作权,成功申请6项发明专利,构建起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宁波引航将持续深化“智慧引航”技术与引航实践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这一举措不仅将进一步填补国内智慧引航领域技术空白,推动我国港口通航保障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更将为“数字港口”建设奠定坚实技术基础,加速港口从传统物流枢纽向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转型,为国家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落地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徐浩田
责编:蒋利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