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所有人知道,这是我们中国人干的”

2025-10-14 10:23:2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陈维 -标准+

“一路顺风!”“平安归来!”10月10日,在祝福声中,有“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之称的航海家翟墨驾驶一艘张着红色双帆的帆船,从上海启航,开始了人类首次沿南极圈环航南极洲的航程。

本次航行中,翟墨驾驶长24米,宽5.6米,有2根桅杆、4个帆的帆船“翟墨1号”,经东海、南太平洋,穿越西风带进入南大洋,尽可能利用南极的夏季海冰与风力状况,争取实现沿南极圈环航南极洲。该船约在今年圣诞节前后到达南美洲最顶端的乌斯怀亚,年底过德雷克海峡,并于春节前后经停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秦岭站,再返回上海,历时约一年,总航程约3.6万海里。

迎着巨浪 穿越冰川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去挑战这个极限,我想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我们中国人干的。”翟墨说。

南极,这片地球上最孤独、最纯净,也最严酷的“白色荒漠”,自古以来就考验着人类的勇气与极限。抵达南极洲的帆船有很多,而沿南极圈环航南极洲的帆船至今仍为零,原因有很多。

时机,是环航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进入冬季,南极大陆周边海域会迅速结冰。由于帆船不具备破冰能力,环航南极洲必须在南极夏季,即1月—3月的短暂窗口期内完成,这是航行的一大“硬性”要求。

在南纬40度到60度之间,前往南极的必经之路上,有一片航海界公认的最有风险、最有挑战的海域,被称作“咆哮西风带”,是本次航程的最大难关。由于常年强劲的西风和连续不断的气旋活动,这里的风力可达7—12级,浪高可达10多米,给帆船维稳系统带来巨大挑战。曾走过“咆哮西风带”的船员对其评价是“万吨巨轮在其中犹如一片树叶”。

此外,南极大陆外围分布着大面积的浮冰区,夏季浮冰范围超过400万平方公里,冬季更可暴增至1900万平方公里。一旦被这些浮冰困住,帆船将寸步难行。

为了这场“硬仗”,翟墨和他的团队精心准备了3年。吸取环航北冰洋时船体被两侧浮冰夹住碰撞的经验,“翟墨1号”船体采用韧性更强的铝合金材质,并加装了6个护舷球防止船体受损。每航行到一个站点,船都会停留一到两天,主要是检查船是否正常运行、锚链是否坚固等,也方便进行补给。船上备足了耐储存的山东煎饼、洋葱、土豆等,并配备了医药器械乃至骨折夹板等自救设备。有了此前的环球与极地航行经验,翟墨对这次的挑战充满信心。

敢为人先 勇闯未知

“通过帆船,我抵达了很多火车飞机抵达不了的地方。安稳的生活天天有,但是亲手触摸冰原的机会,此生再难经历。”翟墨说。

2000年,32岁的翟墨在新西兰举办个人画展时,一位挪威老船长对他说:“如果你拥有一艘帆船,你就可以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怀着去大溪地看看他的偶像画家高更生活过的地方的想法,从未接触过帆船的翟墨买了一艘8米长的二手无机械动力帆船,向卖家学习了5个小时的基本技能后,独自扬帆闯入南太平洋,自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旅程。

他曾在印度洋中经历了五天五夜的狂风暴雨;有过连续120个小时手不离舵几近虚脱的经历;也曾经被海盗在海上追击三个多小时……“把房子建在海上,注定了一生漂泊。”这是翟墨喜欢的一句歌词,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2007年,翟墨开始首次环球航海征程,用两年半的时间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2021年,翟墨从上海起航,穿越北极“死亡航道”,历经500余天,跨越2.8万余海里的航程再次回到上海,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之旅。

2019年,51岁的翟墨倾尽身家买下了“翟墨1号”。6年后,他卖掉了房子和车子,向多方筹措物资,扬帆驶向南极,开启第三次环球航行旅程。

除了想在航海史上写下中国人的名字外,翟墨还希望将中国的海洋文化传递出去,唤醒更多人对海洋与环保的关注。

航程中,随船摄影师将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实时呈现大海的风光与航行的险阻,弘扬航海文化,并呼吁全球对极地环境保护的关注。翟墨一行还将与沿途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赠送航海文创产品及鲁绣、指画等非遗产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正如翟墨所说:“大海是我的生命,航海是我的艺术。”这次向南极的远征,是他用生命书写、用艺术呈现的,又一幅浓墨重彩的作品。

“翟墨1号”桅杆上高扬的五星红旗,正有力地向世人展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

编辑:陈维

责编:蒋利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