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智慧监管 提升服务水平

福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监管评价平台投用

2025-11-27 10:39:2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郭一麟 翟永威 黄建芳 -标准+

18384、19652、20013……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大屏幕上快件下行总量持续攀升,“客货邮”车辆载着发往各村的快件,奔着目的地驶去。这组数字,正是福建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监管评价平台(简称监管评价平台)中实时显示的快件下行相关数据。不仅如此,监管评价平台实现了“客货邮”服务点、人员、车辆、线路等要素的全覆盖。

近期,监管评价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不仅为福建“客货邮”融合发展装上“智慧大脑”,还为监管工作提供“千里眼”,车辆进村、快递收寄……各类信息一目了然。

不仅是监管评价平台正式投用,10月末,福建6233个村级“客货邮”融合服务站点全部配备高拍仪,村民取件更轻松,快件出库更规范。

一项项工作,都在推动福建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向前迈进。今年3月,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报送的“创新农村‘客货邮’融合工作机制”入选2024年福建省改革优秀案例。“自开展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以来,在省交通运输厅指导下,我们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异化实践,在思路理念、政策扶持、推进速度等方面实现‘六个全国率先’。同时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打造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深度融合的‘福建样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注入动能。”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缪立建介绍。

在福州市连江县宝山村“客货邮”融合服务站点,高拍仪快速、精确扫描,方便群众取件。

“把脉”融合发展各环节

哪些村庄已经有社会化快递点进驻、哪些村庄设置了融合服务站点、哪些村庄可合并设置村级快递点,以及车辆进村情况、快递出入库情况等,这些基础但重要的信息如今都能在监管评价平台上呈现出来。

这些信息的统筹,可以更好服务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管“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各环节。

据了解,当前,福建省下辖83个县(区)中,除19个免创县(区)外,其他64个县(区)1.3万余个村庄均已纳入“客货邮”融合服务站点覆盖范围。

在以平台赋能“客货邮”融合发展、优化激励机制的同时,福建省兼顾资源高效利用与服务公平,针对部分村庄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灵活的站点设置规则。

据悉,当村与村之间距离小于2公里,或村常住人口小于100人时,部分村庄可免设融合服务站点。这样一来如何保障免设村庄快件的收发?“虽然没有常设站点,但‘客货邮’车辆还是会开到村子里。依托平台‘一张图’功能,监管人员可查看车辆轨迹,确定车辆是否真的进村。”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海介绍,“依托平台预警功能,快件出入库情况、车辆运营频次等一旦出现异常都能实时提醒。”

此外,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村级服务点,监管评价平台还将提示工作人员问题情况并予以清退整改,确保服务点“能进能出”,真正服务好农村地区群众。据悉,平台运营以来,共清退2517个不符合要求的村级服务点,相关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减轻基层填报负担

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过程中,监管工作必不可少。村级融合服务站点太多、太分散,工作人员跑不过来、看不过来怎么办?如何在做好监管的同时,减轻基层填报负担?监管评价平台给出了“答案”。

在监管评价平台上,从省到村,各级地图一目了然。所有融合服务站点在哪、路线怎么走,都清清楚楚。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远程检查各个村点的设置是否合理、运营是否正常、有没有触发预警。正常情况下,一个县的管理员每天只需30分钟即可完成全部站点的巡视,监管效率大幅提高。

目前,监管评价平台已建成“客货邮”数据要素底座,有效解决了使用过程中基层用户纸质填报、归档繁琐错乱等困难。

以平台中的静态数据为例,包括站点、线路、车辆、驾驶员等信息在内的一系列基础情况,只需上传一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正即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调取相关数据开展分析,一键即可生成,有效避免了基层重复填、多头报。这样一来,既可以开展精细化管理,又不会增加基层负担。

为确保填报信息准确有效,监管评价平台设置了省市县多级审核机制。比如站点地址是否匹配地图定位、车辆信息是否与备案数据一致。若某一级发现信息有误,可直接标注问题并退回修改,避免错误信息流入后续环节,既保障了数据质量,也减少了因信息错漏导致的返工成本。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平台对填报数据进行校验,如将运营频次与车辆轨迹记录交叉验证,就能清晰掌握“客货邮”实际情况。

福建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监管评价平台。本文图片由 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提供

延伸民生服务触角

站点全覆盖后,如何让“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从有向优升级、避免重建设轻运营?监管评价平台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监管评价平台“一套表”功能可对福建省各地市“客货邮”融合发展成效进行有效分析,方便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清楚了解自身工作短板,并开展针对性提升工作。同时,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推动省政府将平台赋分纳入乡村振兴补贴指标体系,充分提升各地发展“客货邮”积极性。

此外,福建还将在监管评价平台新增面向群众、对“客货邮”融合服务站点进行评价评分的小程序系统。“农村地区群众是‘客货邮’融合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成效好不好、哪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他们最有发言权。”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运输(站场)管理处负责人丘庆荣表示。

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同时,“客货邮﹢”的探索也在八闽大地上试点开展。如在三明市清流县,当地积极开展“客货邮﹢医疗”服务,在医生下乡进村时提供车辆服务。此前,该地区乡镇医生包车下乡的车辆需要从县里调度,开到乡镇再进村,而“客货邮”线路则可直接从乡镇开往村庄,价格相较于包车更加实惠,进一步增加“客货邮”线路效益,对于医生来说也更省时、更经济。

福建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实践,构建起以监管评价平台为核心的完善的智慧服务体系。既通过数字化底座解决基层纸质填报难题,用“一张图”监管车辆轨迹、“一套表”分析发展成效,破解了站点分散、监管低效的痛点,又依托“客货邮﹢医疗”等创新模式,延伸民生服务触角,让乡村客运更具社会、经济效益。

未来,福建将持续深化平台效能,迭代融合模式,进一步增强“福建样板”的辐射力,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运输服务支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向更高质量。

编辑:苏莹

责编:王慧欣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