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补链强链激活国际枢纽新动能

2025-08-04 17:36:46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李春晓 通讯员 韩俞慧 郑洪涛 -标准+

塔吊林立的码头昼夜不息,跨境班列的汽笛划破长空,国际货机的引擎响彻云霄……行走在青岛的陆海空铁枢纽节点,处处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向“国际航运中心”全速迈进的澎湃脉动。

日前,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的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绩效评价结果出炉。在12个支持城市(群)中,青岛市以第二名的成绩荣膺A档评定,全额斩获2025年度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3333亿元。

过去一年,青岛锚定“三核引领、三群联动、三链协同”总体战略,以补链强链为抓手,推动综合货运枢纽实现功能、模式、网络的系统性跃升。

枢纽集群“织网提速” 货畅其流实力硬核

“货物从青岛港卸船后,通过海铁联运直达郑州,比原来节省了 12 小时!”这是青岛“333”体系协同发力后,企业感受到的最直观变化。过去一年,青岛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基石,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纽带,以运营机制一体化为动力,让综合货运枢纽的“骨骼”更壮、“血脉”更通。

聚焦陆港、空港、海港三大核心枢纽,青岛精准布局30余个重点项目,全方位补强运输“短板”。2024年,11个项目顺利开工,年度完成投资21.2亿元,新增仓储面积28.6万平方米,7.1公里集疏运公路建成通车,425套先进设备投入使用,中欧班列集结、海铁 / 跨境班列衔接及航空货运转运能力显著提升。

打破单一枢纽“各自为战”的格局,青岛深化陆港、空港、海港集群协作,创新推出“前港后站”“船铁直转”“空海联运”等高效模式。2024 年,海铁联运线路激增至83条,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突破250万标箱,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6大交通物流枢纽经济区加速崛起,总产值达5374亿元,形成“枢纽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枢纽”的良性循环。

沿着黄河流域、上合组织国家、RCEP地区三条关键链路,青岛正编织一张覆盖更广、效率更高的运输网。与郑州、西安等沿黄城市共建“枢纽对枢纽”合作格局,全力打造服务上合、辐射亚太的陆海贸易新通道。2024 年,新增9个国内外合作城市,中欧班列线路扩展至22条,外贸集装箱航线达202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各8条,让“青岛制造”“山东特产”更快抵达全球市场。

“青链通”智管资金 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不用跑部门、不用递材料,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在‘青链通’上一目了然,这效率真是太高了!”青岛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青岛在财政资金管理上的创新突破。为管好用好中央奖补资金,青岛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模式。

青岛出台《青岛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构建起“四梁八柱”式的制度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首创《奖补资金监管协议》(范本),明确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要求,实现动态跟踪与穿透监管,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全国首个“青链通”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的上线,彻底改变了传统资金管理模式。该系统整合项目入库、进度提报、资金管理、绩效反馈全流程,借助银证安全、票据核验、AI 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奖补资金申请、下达、使用的“全透明”。

为确保项目质量与资金效益,青岛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穿透审计,组织行业专家开展现场核查与功能性评审。从资金流向到项目实际成效,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关,且所有审计、评审费用由财政承担。

海陆空铁“四维发力” 国际通道越拓越宽

集装箱巨轮穿梭不息,全货机直飞北美,中欧班列奔驰欧亚…… 依托补链强链的强大牵引力,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综合交通网络韧性持续增强,国际枢纽地位日益稳固。

青岛港集装箱航线总数超230条,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2024 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4.2%和7.3%,双双位列全国第四,成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胶东国际机场2024年货邮吞吐量达27.9万吨,其中国际货邮 12.05万吨,领跑山东省。全国唯一定期中加货运航线“青岛—多伦多”稳定运营,首条第五航权国际货运航线成功开通,与世界最大货运枢纽孟菲斯建立直通渠道,让青岛与全球的 “空中桥梁” 更宽广。

跻身全国14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后,青岛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量首次突破千列大关,累计开行超4000列,成为全国首个年开行破千列的上合组织国家物流枢纽。“胶东特产朝发午至中原” 成为现实,货物从青岛出发,最快12小时可达中原腹地,3天可抵中亚,15天可至欧洲。

新开行中吉乌、中俄TIR线路后,青岛国际公路运输(TIR)持证人达14家,数量全国第一。青岛实现至泰国曼谷、越南河内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全国首发,2024年上合国家TIR与 GMS国际道路货运量合计4507吨,同比激增100%,让“公路运输” 成为连接东南亚的新选择。

乘势而上 擘画国际航运中心新蓝图

站在新起点,青岛正以更大的魄力推动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再攀高峰。董家口至五莲铁路、胶新铁路扩能改造等骨干项目加速推进,将进一步畅通“港口—铁路—腹地”通道;青岛港氢能智能网联装卸、前湾港区近零碳绿色堆场等项目深化实施,让港口更智能、更绿色;胶东机场综合邮件处理中心即将建成,低空物流新场景有望落地。

机制创新也在同步发力。“青岛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基金”即将设立,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中长期规划—储备项目—入库重点”三级项目滚动机制建立,“青链通”系统持续升级,为枢纽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通道扩容方面,青岛正把握新版港口总规获批契机,加密国际航线,打造沿黄流域最佳出海口;巩固中韩及跨太平洋门户地位,做大航空经济规模;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区,扩大海铁联运与中欧班列规模,深耕“一带一路”、中亚、中东欧市场。

港口的塔吊仍在不停转动,班列的汽笛还在继续鸣响。青岛正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为支点,撬动城市能级全面跃升。一座立足山东、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正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奏响中国沿海城市的发展强音。


编辑:袁梓晴

责编:

审核:李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