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向未来 筑梦探新篇 ——写在2025年全国航海科普季启动之际

2025-08-08 09:32:04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李思颖 金校宇 -标准+

碧波万顷,千帆归港。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到当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航海始终承载着人类探索未知、联通世界的梦想。它是推动世界文明交融互鉴的重要纽带,在岁月流转中孕育出底蕴深厚、璀璨夺目的航海文化。

2025年航海科普季从7月持续到9月,期间全国各地将开展各类活动近百场。120个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将向公众开放,35位航海科普大使和200多位科普志愿者将为公众提供科普讲座、讲解等服务。看展览、登船头、听讲座,沉浸式的体验、趣味性的讲解、零距离的互动,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普及航海知识、弘扬航海文化、传承新时代航海精神的热潮。

让航海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当前全球航运业面临变革,地缘冲突加剧,绿色转型迫近,技术革命迭代。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表示,航海科普要承担起培育未来航运新质生产力的使命。一是要扎根历史,筑牢文化自信。从郑和下西洋的和平外交,到当代“一带一路”的共赢实践,需要通过科普讲好中国航海故事,让青少年理解“海权即国运”的深刻内涵。二是要拥抱科技,赋能人才培育。新一轮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正重塑航运业。中远海运集团搭建的端到端数字化供应链,上海港、青岛港、广州港建设的自动化码头智慧枢纽,都标志着“数智航海”时代的来临。科普活动需揭秘这些前沿技术,激发青少年探索智能航海、低碳港口的热情。三是聚焦绿色,引领责任担当。航运业占全球碳排放的3%,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出台了船舶低(零)碳目标和行动计划,中远海运集团、马士基集团、达飞集团等航运龙头企业分别选择了清洁能源动力船和发展方向。科普教育要让下一代深知,航海不仅是贸易的桥梁,更是守护蔚蓝星球的使者。

航海不仅是技术的演进,更是人类勇气的象征,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蓝色纽带。这也是航海日的使命:传承与创新。今年,正值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的重要节点,琼海围绕“绿色航海,向新图强”的主题,策划了一系列紧扣时代脉搏、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举办“绿色航海,向新图强”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展和“扬帆起航·童心绘海”少儿创意美术作品展,琼海市鼓励少年儿童参与航海美术作品创作,借助绘画作品厚植爱护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航海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

水手结是航海文化最鲜活的注脚,演变至今,已成为传承航海技艺、凝聚行业精神的文化符号。启动仪式上,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勇为“中远海运杯”首届水手结大赛决赛优胜者颁发证书。由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海学会共同主办的“中远海运杯”首届水手结大赛,历经6个月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于7月9日圆满收官并决出优胜者。

由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主办,华洋海运旅行社承办的2025年航海科普夏令营,7月10日正式开营。该夏令营通过参观研学、体验互动、亲身探索等方式,激发青少年对航海和海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聚力提升航海科普影响力

“大海呀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7月10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内歌声回荡。这些唱歌的小朋友们来自中远海运对口帮扶的西藏洛隆、云南永德、湖南沅陵和安化四县。他们美妙的歌声仿佛将人带到了辽阔的海洋之上,让人真切感受到海风习习、浪涛阵阵。

当天,2025年全国航海科普季启动仪式暨“匠说航海”科普讲座(简称启动仪式)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启动仪式上,何建中为2025年新增选的航海科普大使代表颁发聘书,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协会)理事长史和平、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世新和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丹为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授牌。

今年6月,中国航海学会增选出董华、冯毅、刘岸冰、毛旭东、王雪峰、徐京坤、杨炳栋、袁浩8位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较强科普创作与传播能力的代表人物,聘为中国航海科普大使;新命名“育明”轮教学实习船、中远海运散运文化展示厅等18个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据了解,目前,由中国航海学会命名的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达到120个,评聘航海科普大使35位。

科普工作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航海科普大使、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涉及航海主要细分领域,涵盖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等多层面,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认识航海、走近航海、了解航海、喜爱航海的良好氛围,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注入可持续动能。

在“匠说航海”科普讲座环节,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白响恩、上海海事局东海海巡执法总队“海巡01”轮船长詹春珮、“中华绳结”文化传承人张克家分别以《乘风逐梦,踏浪前行——做新时代的航运青年》《十年磨一“舰” 向海向未来》《航海绳结:系住的时光传奇》为题带来科普分享,为普及航海知识、弘扬航海文化、传承新时代航海精神贡献力量。

据悉,中国航海学会成立航海科普工作委员会,加快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航海科普专家、传播员和志愿者队伍。中国航海学会还积极组织协调专业委员会、航海科普教育基地、会员单位及各地方航海学会等,联合打造航海科普品牌活动,每年开展的各类航海科普活动多达近百场。

近距离感受航海文化

全国航海科普季的举办是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科技知识、弘扬航海文化的重要内容。海南海洋生态丰富,航海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海南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科普产品和服务,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科普品牌,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航海事业的热爱,培养更多航海领域的优秀人才,推动全域海洋科普在海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为我国管辖海域最广的省份,海南也是古代航海的重要节点。琼海潭门,还留存着渔民世代守护的《更路簿》,上面记载着100多个岛礁的方位、水深和潮汐规律,比西方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图还早近300年。

据介绍,航海日活动期间,琼海组织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南海航道更路经”研学活动和“逐梦深蓝”科普研学活动。研学活动走进琼海市更路簿博物馆,聆听老船长讲述闯海故事,并跟随“南海航道更路经”代表性传承人到帆船上,现场学习罗盘使用等潭门渔民传统航海知识;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沉船出水文物的震撼,实地了解我国南海深海考古及成果,开启深海文化探索之旅,增强海洋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与此同时,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抵达海南,开启了在海南多地的致敬海上丝路文化之旅,让更多人领略到海洋文化的魅力。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硬科技的支撑,更需要软实力的滋养。当前,绿色低碳、数字智能成为航运业发展新趋势,对航海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未来,中国航海学会将继续发挥“政产学研用”融合平台的纽带作用,推动航海科普实践活动,深化资源协同,积极培育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航海人才。


编辑:蒋家乐

责编:蒋利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