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纪”守护“生命线”——山西路桥繁五高速公司第一督导组隧道工程工作纪实

2025-10-17 17:22:04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王国峥 崔建文 -标准+

在贯穿群山的岩头隧道施工现场,除了机器的轰鸣与工人们的忙碌身影,还有一群身份特殊、目光犀利的人。他们不直接参与施工,却无处不在;他们秉承山西路桥繁五高速项目公司“热情、主动、超前”的服务宗旨,保障工程建设的每一道工序。他们,就是项目公司派驻一线的工程督导组。

“黑脸包公”:安全质量红线,寸步不让

“支护拱架间距超标5厘米,立即停工整改!”督导组组长、一级建造师、造价、监理工程师高宝峰指着检测数据,语气不容置疑。施工队长刚想解释“岩层太好,问题不大”,就被高组长抬手制止:“在隧道里,‘差不多’就是‘差很多’。安全质量的红线,一毫米都不能退。”

这样的场景,在督导组的工作中是常态。他们被一线人员称为“黑脸包公”,源于其对规范标准的近乎执拗的坚守。督导组的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次巡查发现的问题:从防水板铺设的细微破损,到混凝土配比的微小偏差;从临时用电的不规范,到应急物资的储备缺失。

“我们的角色,就是工程的‘体检医生’和‘保健护士’。”高宝峰说,“目标不是问责,而是‘排雷’。要通过持续的监督、预警和纠偏,将一切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专家智库”:攻坚克难的“最强大脑”

督导组的作用远不止于“找问题”。当隧道开挖至K8+862时,遭遇了拱顶下沉速度过快,日进尺骤降,施工陷入僵局。

此时,督导组化身为“专家智库”。他们迅速集结施工、监理的岩土、结构专业技术人员,连夜分析数据、施工工艺,并与设计院专家进行手机远程会诊。在一周内,他们提出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的综合施工方案。

“那段时间,督导组的办公室就设在混凝土拌合站附近,他们和我们施工人员一起倒班,现场指导,动态调整混凝土拌合站配合比参数。”路桥二公司项目经理感慨道,“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方案,更是攻坚克难的信心。”

随着隧道开挖实现进度目标,督导组的工作依然紧张而有序。他们用“铁面无私”守护着工程的安全底线,用“智慧大脑”破解着技术难题。他们不曾挥舞铁锹,却为这座超级工程的顺利推进注入了不可或缺的“确定性”,他们是深深镌刻在隧道建设丰碑上的“守护者”与“引路人”。

编辑:李盈臻

审核:周献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