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又称“红树林之城”,红树林分布面积在地级市中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3棵红树林就有1棵在湛江。而在湛江红树林,一座特长高速跨海大桥已然成为了当地湿地海景的一张新名片——东雷高速通明海大桥,她屹立海湾,环抱湿地生态红树林,守护这一湛江人民的“金山银山”。
绕道百年红树林 保护“候鸟天堂”
东雷高速在建之初,就与湛江的红树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工程建设者来到湛江,目的是为湛江人民修建一条连通湛江市区与东海岛的跨海高速通道,然而架通跨海大桥,必然要经过海岸边的160多亩红树林,这片红树林树龄上百年,土壤肥沃、海洋生物众多,还是每年秋冬候鸟南飞的重要栖息繁衍地。
为最大程度保护海岸线上的红树林生态区,建设者们通过多次实地勘察、多方案论证后,选择让大桥以“S”型曲线“绕道”百年红树林生态区,尽最大的努力有效的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确保候鸟栖息的港湾不受破坏。
设音障 为生态湿地里的“居民”隔音
2021年12月,东雷高速正式开通,项目的管理者不仅在空间上为保护红树林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为了不打扰红树林里的“居民”,还在通明海大桥构建起了510块声屏组成的1020米滨海生态保护屏障。
“这种高速公路的声屏一般用于高速两侧有民居的路段,为了更好保护红树林的生态多样性,我们也为树林里的生物建立起了隔音屏障。”工程师介绍,通过保护屏障的设立,可有效降低行车噪音对红树林内候鸟、鱼类生活习性的干扰。
化身护林员 继续守护“金山银山”
通明海大桥桥址位于台风、热带风暴频繁影响区,年平均降雨量达到了1929毫米。
为避免桥梁排水对海域造成污染,通明海大桥主桥桥面设置了“低位”和“高位”两层排水泄水系统,同时通过高低位排水系统收集、净化等处理措施,确保排污无“遗漏”,有效地确保了不同水位的排水都能避免对海域造成污染。
同时,项目还和湛江海事等多部门展开联合巡航活动,利用海事船舶、“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海陆空”立体排查,加强对红树林资源的监测保护,有效遏制破坏红树林行为,保障航道通行及大桥结构安全。
路段营运单位还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前往红树林沙滩,开展"沙滩卫生清理”志愿活动,保护通明海红树林的生态环境,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编辑:李旭雅
审核: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