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运河,通江达海,改写八桂水运历史。从西津库区平塘江口起,至钦州市陆屋镇,平陆运河直接沟通西江与钦江水系,钦州、南宁、贵港、柳州、崇左等广西多地市将受其泽润。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平陆运河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战略意义,其沿线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景绮丽,还是绝佳的文旅胜地。早在300多年前,徐霞客游历广西诸地时,写下了长达20余万字的《粤西游日记》,其中多次提到今天的平陆运河腹地。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就此展开。
柳州: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从楚粤之界进入桂北,驻游多日后经永福、洛容(今鹿寨县)赴柳。他顺洛江而下,途经鹿寨县中渡镇到达柳州。
▶中渡镇旧时为水运要冲
中渡镇的起源与水运休戚相关,中渡中的“渡”字来源于渡口。中渡码头上通桂林,下达柳州,地处四十八弄隘口,明清时曾是一条繁华一时的古驿道。鹿寨、融安、永福三县交界的地理位置优势使中渡镇成为闻名的经济重镇,粤东和江西等地的商人都曾在此设立会馆。便利的水运也使中渡镇一度成为岭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历朝被视为重要军事据点,镇中建筑深受武装思想影响,其中“城河一体”的军事防御体系便是印证。今天中渡古镇已是一座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
▶陆道岩赏江景寻古迹
入柳后,柳州独特的地貌给徐霞客留下了深刻印象,“柳郡三面距江,故曰壶城”。这里的江指的就是柳州境内第一大河流、西江水系一级支流——柳江。从地势上看,柳州北、东、西三面被山丘包围,北部和东部高,中部和南部低,柳江自西北向东南抱城而过,百里柳江迂回曲折似九回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山水风景线。
在柳州的30多天里,徐霞客先后寻访了罗洞岩(今陆道岩)、立鱼峰、蟠龙山等地,他赞誉陆道岩的奇幻仅次桂林阳朔,“岩之以凭虚驾空为奇者,阳朔珠明之外,此其最矣”。更珍贵的是,陆道岩中的摩崖石刻共保存了宋代题刻7方,内容涵盖文字、人物、动物等多个方面。其中,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的“拱真岩功德铭”记录了宋代柳州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及宗教活动有关情况,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横州:游毕柳州,徐霞客乘船顺柳江南下,经象州、武宣到达浔州(今桂平),环游白石山、郁林州、容县都峤后又溯郁江来到贵县(今贵港)、横州等地。
▶宝华山空山寂静玉宇无尘
拜访乌蛮山、马伏波庙后,徐霞客登上横州南山,他在游记中写道:“南十五里曰宝华,在城东南隅。宝华山有寿佛寺,乃建文君遁迹之地”。相传明朝“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出游为僧,在宝华山应天寺隐居15年,御笔亲题“万山第一”“寿佛禅林”,留下“圣种白毛茶”“红腰米”“穿笃田螺”等特产。
徐霞客这次到访也印证了这一传闻。宝华山是广西的佛教名山,山上的应天寺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应天寺徐霞客与老僧聊建文帝真迹,一句“空山寂静,玉宇无尘”道出了建文帝来此避世的原因。横州山川形势与世隔绝,宝华山景色清幽,著名胜景“宝华朝烟”妙境天成,如临蓬莱仙境。山中一处泉水清冽甘甜,相传建文帝曾用此泉煮茶煮饭,被誉为“应天圣泉”。
▶平塘江口海盐北运必经之路
横州也是平陆运河的起点。平陆运河由西江干流西津库区平塘江口溯沙坪河而上,跨越分水岭,沿旧州江而下至陆屋,再经钦江干流入海至钦州港,全长约140千米。平塘江口古时是钦盐北运的要道,也就是徐霞客笔下的“钦州盐俱从此处”。
据史料记载,平塘江口盐关自汉朝起设司盐,管理盐务行政事务,平塘江口附近很多人都以担盐为生。当年钦盐北运以水路和陆路相结合的方式翻越重山,形成了一条最为便捷的商道,即邕江盐道。陆运部分由挑夫走30里山路肩挑完成,水运部分经过钦江、陆屋江、旧州镇、沙坪镇在平塘江上岸,路线和今天的平陆运河相似。
南宁:离开横州后,徐霞客在南宁驻游约一月,期间用1.4万余字记载了上林县的风景,从山川河流、岩溶地貌、生态植被到风土人情,徐霞客不惜笔墨,为后世留下了珍贵史料。
▶上林县集山水石洞风光于一处
上林县包罗广西的山、水、石、洞风光,景色千变万化,而最让徐霞客眷恋的,莫过于这里的岩洞。徐霞客称赞三里洋渡溶洞:“其山千百成群,或离或合,山水小而变态特甚”。三里洋渡地形属半山区、半平原,山区部分为喀斯特地貌,岩溶洞穴众多,主要有明镜岩(韦龟岩)、琴水岩、独山岩、佛子岭南岩、佛子岭北岩、白崖堡南岩、青狮南岩等。
“三里虽岩谷绝盛,固当以是岩冠”。探秘明镜岩时,徐霞客发现洞内景色仿佛春色永驻,洞内平坦开阔,有一汪波平如镜的水潭,阳光透过洞顶裂口照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洞口的村子不妄称之为独占世外桃源的优美境地。
大龙湖是依靠垒石围蓄地下水形成的高山平湖,既是我国唯一的无水坝水库,也是世界十大溶岩水库之一。大龙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洞顶自然形成3个天窗,洞中有水,水中有洞,洞可见天。来到这里,沉醉于水天光影融合中,就像置身于一幅天然水墨画里。
▶大明山岭南奇山处处皆风景
在上林县期间,徐霞客经过大明山,写下“于是北行陂陀间,西旺双峰峻极,氤氲云表者,大明山也”,道出大明山的山势雄奇、风光无限。大明山是桂中南第一高峰,也被赞为“岭南奇山,人间仙境”。
大明山四季风景引人入胜,春花灿烂,夏瀑如鸣,秋云高挂,冬雪晶莹。南麓武鸣县马头镇现存著名的商周墓葬群元龙坡遗址、战国墓葬群安等秧遗址,壮族先民建立的骆越古国最早都城也坐落于大明山南麓。更有传说五代十国时期曾有僧道隐伏于此修炼,并因道行高深而得当朝皇帝赐紫衣,这也为这座大山蒙上了一层传奇的佛教色彩。
崇左:离开南宁后,徐霞客赴左、右江流域考察后到达崇左。左江流经崇左,下游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小镇名叫驮卢镇,“西南过驮卢今作驮芦,山开水绕,百家之市,倚江北岸”。
▶驮卢镇龙舟再现百舸争流
左江自古就是水运要道,驮卢名字的由来也与此有关,“驮”在壮语中的谐音指的是河,“卢”指的是船。驮卢在宋代设圩市,到明代已相当繁荣,一直是左江流域重要商埠,历史文化悠久。因水运便利,驮卢龙舟赛远近闻名,延续了上千年,今天已成为崇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左江再现“百舸争流”景象,两岸摇旗擂鼓,十分热闹。
▶天等县遗落深山的世外桃源
对于崇左,徐霞客不仅爱碧波荡漾,怪石嶙峋,更爱这里得天独厚的水土养育出来的风土人情。他顺流而下来到天等县,看见良田美池,阡陌纵横,写下“村界于其中,源长而土沃,中皆腴产”。
天等县位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年平均低温在20摄氏度上下,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稻作文化融合,也将天等塑造为一个隐与山水中的世外桃源。几千年前,骆越族先民在此过着男耕女织的隐世生活,流传着独特的稻作文化。他们把捣谷农作编成打榔舞,从唐代武德年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丰收时节,村民们跳着打榔舞感谢天赐福泽,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目前,打榔舞已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编辑:李宁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