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物流”跨界融合有点儿热

2025-07-30 11:30:2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文超 -标准+

近日,顺丰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郑州公交集团与河南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简称河南顺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此之前,南京、成都、西安、武汉、兰州等多地公交企业也先后与顺丰达成合作,共同探索“公交+物流”的跨界融合新模式,盘活闲置运力、优化配送网络、实现资源互补……城市公交与物流配送融合发展最近有点儿热。

走下公交车就可以收寄快件

郑州公交集团拥有全域覆盖的线网体系、集约高效的调度能力和立体多元的场站资源,正处于向城市综合服务商转型的关键期;河南顺丰则在航空物流、智慧供应链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双方合作,将推动当地公共交通与物流资源集约利用。

河南顺丰副总经理来守军介绍,顺丰将主导设计利用公交车辆富余空间,如夜间停运车辆、非高峰时段车辆、特定线路,进行小件、高时效、同城急件的运输试点。同时,顺丰还将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将符合条件的公交场站改造为兼具“公交转运+顺丰城市分拣、前置仓、自提点”功能的综合物流枢纽。

“我们把公交维修车间打造成了一个区域小型分拣站,利用公交车从顺丰大型转运中心将货物带到这个场站,进行细分后再通过快递员派送。”来守军表示,除了场站合作,双方还将在人力、车辆以及车辆维修保养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优先考虑在公交场站内或周边设立营业网点、快递柜、便民服务站,共享基础设施和客流,为市民提供“出行+寄取件”一站式服务。

记者梳理发现,公交企业和顺丰的合作多聚焦于人力资源共享、公交运力复用、场站融合升级等方面。例如,兰州公交开放70余处场站、2000余辆车辆及4000余名从业人员等资源,在客运平峰时段转化为物流节点与配送运力。湖北顺丰则定向引入武汉公交驾驶员补充物流运力,承接社区收派件任务;选取有条件的公交场站作为物流快递作业中心,并将公交调度室增加收发快递功能。

清晨,快递员在南京公交六合北站将快递放入公交车。约两小时后,车辆到达鼓楼公交总站,快递员完成卸载并进行末端配送……南京公交集团与顺丰的合作则率先在公交线路上展开实践。自今年5月1日首班车起,南京公交与顺丰推出503路“同城快递线”新模式,公交车辆在后排改装了独立的“小蓝鲸顺丰半日达货仓”,与前面乘客区域物理分开,目前只适合装载小件。该线路还会根据顺丰发件需要,对路线走向及站点停留时间进行调整优化。

走下公交车就可以寄取快递包裹,这样的快递服务创新模式将逐渐进入四川成都市民的生活。7月14日,成都首个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创新融合的快递服务站在五桂桥公交枢纽站正式投用,由四川顺丰与成都公交集团合作建立,预计每天处理业务量超过2000件,辐射站点周边19个住宅小区及学校等。“坐公交车的市民,走下公交车就可以寄递、签收快件,十分便利。辖区内,配送包裹到消费者手上将至少快半个小时。”四川顺丰五桂桥交通枢纽营业分店负责人王峰说。

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为何各地公交企业纷纷与顺丰达成合作?郑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政策机遇,国家一系列政策都在推进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核心内容在于加快建设统一的交通运输大市场,要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政策协同,推动交通运输市场要素资源的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特别是打破数据壁垒,统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共享共用。

当前,公交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城市客运量为386.7亿人次,仅为2019年同期客流量的55.9%。与此同时,机动车新注册登记量已连续10年超过3000万辆,地铁网络在一二线城市快速扩张,共享单车、网约车普及,市民出行选择日益多元化,导致公交车吸引力持续下降,公交客流量出现明显下滑,城市公交运营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与此同时,快递物流行业也面临城市配送效率提升的压力。大中城市同城急件长期依赖货车运输,但拥堵、油耗、人力成本使末端配送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快递行业从“增量博弈”转向“存量竞争”,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下,降本增效成为行业探索的重要方向。顺丰等快递企业亟须寻找能够复用现有城市交通网络、降低配送成本的新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交+物流”的跨界合作应运而生。很多公交企业近年来都在探索多元化经营,运输快递就是一种最新尝试。以郑州为例,来守军表示,双方携手意味着将打破行业壁垒,充分释放郑州公交庞大的场站资源、网络覆盖能力和人力资源潜力,与顺丰高效的物流运营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服务经验实现合作共享。

业内人士认为,公交企业与物流快递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双赢”,看似毫不相关的企业,却在危机中找到了彼此的互补价值。对于公交企业而言,能够将闲置运力和场站资源充分利用,增加收入来源,缓解运营亏损压力;对于物流快递企业来说,有助于缓解市内运力不足的状况,降低同城配送成本,提升城市仓配效率和覆盖密度。

“目前,河南顺丰在郑州佛岗公交场站建立的分拣站,已累计收派快递货物500余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其余9处公交场站已确定合作方案,双方正在积极推进。”郑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安全监管服务边界仍需关注

从南京的“同城快递线”到郑州的公交场站建立分拣站,再到成都的走下公交收寄快递,“公交+物流”的合作模式在盘活闲置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获得了广泛关注和不少肯定。然而,客货混装合规性、公共服务商业化边界、安全监管等争议也随之浮现。

从运营角度来看,如何协调公交与快递的不同运营节奏是一大挑战。公交按既定线路和时间发车,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为主;而快递配送则更强调时效性和灵活性,需要根据订单情况随时调整,这就要求双方在车辆调度、线路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度协同。

在安全与服务方面,这一合作模式也存在不少隐患。公交车在运营过程中需要确保乘客的安全与舒适,而快递货物的装载可能会影响车厢的整洁度和空间布局,甚至存在安全风险。目前,虽然部分合作线路对车辆进行了改造,如南京公交的“小蓝鲸顺丰半日达货仓”,将乘客区与货仓物理分开,但如何进一步规范货物的装载、运输、保管,以及在发生货物丢失、损坏或安全事故时如何明确责任归属,都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来保障。

有网友质疑公交车辆从事货运可能存在法规灰色地带。虽然非运营时段的货运属政策鼓励的创新方向,但目前国内交通法规对于客货混运仍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公交车载货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面临合规性问题。此外,公交企业作为具有公益属性的主体,其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是否会影响公共服务的普惠性,也受到社会关注。

面对这些挑战,各地公交企业和物流快递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作为国有资产的运营方,必须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不能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在合作中,会在市场公允的基础上协商,兼顾双方合理成本。”郑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公交体系与物流体系存在差异,驾驶模式、管理运营等都需要公交企业调整适应,合作前期需要双方大量沟通与协调。目前,成都公交集团正在研究制定营运线路的客货分离技术标准、车辆技改规范、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编辑:刘文超

责编:何宇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