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我作为长安大学“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队长,带领13名队员奔赴广东,在“行走的实践课”中,深入超级工程建设一线,学习智慧交通前沿技术。
在世界最高双层悬索桥狮子洋大桥建设现场,已攀升至近180米高的西主塔巍然矗立,磅礴气势摄人心魄。这项创造5项世界纪录的超级工程,远比课本上的文字描述更具冲击力。据学校校友、广东湾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主管黄志涵介绍,这个项目突破了超大跨径桥梁关键结构设计、新型复合材料应用、智能建造等多项核心技术。
什么是智慧交通?交通运输院校学生应如何开展科技创新?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华为交通智慧化军团技术专家何静辉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智慧交通的发展必须紧扣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养护维护中的痛点难点。”何静辉说,“目前,智慧隧道解决方案依托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已实现隧道全域实时监测和秒级精准响应。”于是,我的问题有了答案:智慧交通要以核心技术精准破解行业发展实际问题,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支撑。
在清花高速TJ2标段智慧梁场,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各类物联网传感器构建起智能监测网络,对预制梁体的温度、湿度、应力等关键参数进行精准采集与动态分析。项目副经理聂启波介绍道:“智慧梁场就像一座精密的混凝土工厂,从钢筋加工到蒸汽养护,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闭环控制。”当我调取监控平台上的实时应力数据时,那些曾在课本上见过的传感器原理和数据分析算法,都具象化呈现在我面前。
从震撼人心的超级工程现场,到引领变革的科技创新高地,再到日新月异的湾区建设一线,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强劲脉动。我将带着收获,继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创新能力,用专业知识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胖雨珊
责编:胖雨珊
审核: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