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潮涌,更见育人初心

2025-09-10 10:00:1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胖雨珊 -标准+

当下,AI已深入交通运输各个领域,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强劲引擎。作为培养行业人才的摇篮,交通运输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也面临着深刻变革。在技术革命与教育转型的浪潮中,教师们应如何应变,回答好“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课题,直接关系到交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乎交通强国建设的根基。

当前,AI正在深度重塑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和数字孪生技术为学生搭建起高度还原的交通系统运行环境,使学生能在沉浸式的人机交互中提升对复杂系统的认知水平与实操能力。智能交互工具不仅能实时响应学生问题,还能根据其学习进度和个性化需求,智能推送相关学习资源。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教育平台,可帮助教师精准诊断学生学习状态与技能掌握程度,并提供针对性学习方案,促进教学个性化、精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AI也为教师及其团队提升科研效能提供了关键助力。依靠强大的感知、决策、优化能力,AI打破了传统数据的处理瓶颈,高效整合分析多维度交通信息,大幅减少师生在基础数据工作中的精力消耗。同时,AI的模拟推演能力,让交通流预测、路网优化等研究摆脱经验依赖,通过多场景仿真得出更精准的结论。

与此同时,挑战随之而来:一方面,AI能承担知识传授、答疑反馈甚至个性化辅导等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传统职能,为教师带来“技术替代”焦虑;另一方面,AI生成的丰富资源与智能工具虽提升了效率,却也考验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力、对技术应用的批判能力以及对伦理风险的辨识能力。

变革浪潮中,教师要如何御风而行、乘风破浪?正如航行大海,无论驾驶何种船只,都需牢牢锚定航向;面对技术洪流,教师也应坚守“育人为本”的初心,把好教育的“船舵”。

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其本质,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AI能快速生成标准化的答疑内容,却无法用倾听与鼓励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撑与精神上的引领;能个性化推送学习资料、批改作业,却无法像教师那样,结合亲身参与工程建设的经历,传递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责任与担当;能处理数据、验证假设,但若没有教师对交通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没有敢于打破传统框架的原创思维,就很难推动“从0到1”的创新与突破。

正因如此,面对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教师更应秉持育人初心,主动拥抱、合理运用AI,为教育赋能。一方面,要将AI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而非竞争对手,利用智能平台减轻重复性工作负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的创新、学生成长的引导中;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与批判思维,既能熟练运用智能工具,又能清醒认识技术的局限,守住立德树人的根本。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站在讲台前的教师,既是传统师道的传承者,也是教育新范式的开创者。未来的交通教育,注定是一场理性与温度并重、技术与人文共舞的深刻实践。

编辑:胖雨珊

责编: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