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风急浪高。在黄骅港原油码头项目的施工现场,一场与潮水赛跑的攻坚战正酣。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海洋施工环境复杂等多重挑战,项目党总支组建的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采用“赶潮施工”方法,利用每昼夜短暂的低潮窗口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让党旗在工程一线高高飘扬。
黄骅港地处渤海湾穹顶处,潮差大、潮汐作用明显,施工区域处于浅滩范围,每日仅可利用两次低潮位时段“赶工”,每次窗口期仅3—4小时。传统的连续作业模式在此难以施展,潮水成为制约进度的最大自然障碍。
“潮汐表就是作战图,低潮位就是冲锋号。”项目党总支书记、突击队长刘辰昊表示。面对挑战,项目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技术骨干党员成立攻关小组。他们深入分析潮汐规律,将每天施工计划精确到分钟,只要潮水退至安全线,立即进行原位固化、充填砂被及堤芯袋等关键工序。潮水快来到警戒位置时,突击队人员迅速指挥各自负责区域的施工班组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并同步进行设备检修和方案优化。
此种“见缝插针”式的施工模式对组织协调提出极高要求。突击队建立24小时值班制,党员带头轮守,实时监测潮位、风速和海况,精准预测窗口期,实现多工种、多设备无缝衔接,将每个低潮时段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成功将潮汐影响降至最低。
截至目前,在党员突击队的带领下,护岸施工已完成总量的40%,其中受潮水影响最大的原位固化软基处理已全部完成,充填砂被完成70%,在多次强潮汐影响下仍实现了进度赶超。“每个低潮位都镌刻着共产党员的承诺,每段堤岸都凝聚着攻坚力量。”项目负责人张燕鹏望着延伸入海的护岸感慨道。
夕阳西下,晚霞为正处于退潮进程的海面镀上璀璨金边。党员突击队的红旗在工地上迎风招展,与远处作业的打桩机交相辉映,构成一幅饱含奋斗激情与使命担当的动人画卷。这支钢铁队伍用智慧和汗水驯服潮汐,让党旗在渤海湾的潮头高高飘扬,为黄骅港原油码头项目建设注入不竭的红色动力。正如突击队誓言所说:“潮涨潮落挡不住我们的脚步,风急浪高摧不垮我们的信念!”
编辑:殷子炫
责编:蒋利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