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三届国际机器人组织领导人峰会举行。会议期间,浙江公路技师学院联合多家机构启动国际机器人产教融合课程规划与教材编制工作,标志着学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合作迈入新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启技能出海的探索序章,到如今成长为先进职教模式的构建者和输出者,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始终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不断推动我国职教方案走向世界舞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公路技师的智慧与力量。
从技术传授到职教模式出海
40多年前,浙江公路技师学院陈文虎等老师远赴马达加斯加、乌干达等国家,投身当地公路工程建设。他们不仅负责施工机械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检修,还通过现场示范、集中培训等方式,系统传授路基路面机械化施工等关键技术,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机械操作与维修技术骨干。他们以匠心守护机械运转,以专业传授操作技艺,在非洲大陆播下了中国技术的火种,也成为学院技能出海最早的实践者。
近年来,学院进一步深化对非合作。2024年9月,科特迪瓦投资促进中心到访学院,双方围绕技能研修培训、中外技能人才交流等议题展开探讨,探索技能合作的新模式。今年1月,在“走进西非—科特迪瓦自贸区交流合作会”上,学院与科特迪瓦投资促进中心、中非国际集团共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依托路桥、智能制造等特色专业,系统输出课程体系、师资培训方案与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包括为其定制机械操作模块课程、联合开发双语实训教材,并派遣师资团队开展现场教学指导。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我国职教标准落地西非,实现从“技术授人”到“模式可鉴”的跨越。

从合作交流到标准引领
多年来,浙江公路技师学院积极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持续拓展合作领域与层次。2015年至今,学院曾到访匈牙利、捷克等国家,开展交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智能运输技术、工程智能化现场技术等项目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学院持续拓展国际合作网络。学院入选首批“丝路心相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交流基地,负责完成越南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等内容,学院协助越南构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职业能力认证体系与课程框架,逐步构建起覆盖多国、贯通产教的合作新生态。
2025年3月,学院“工业机器人搬运工作站调试”“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检修”“国际货运代理”三门课程获批数字化国际精品教材双出版建设项目。这些课程融入了我国职业标准的技术参数与考核规范,标志着学院实现从技能输出向标准引领的重要转型,技能出海方案以数字形态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从教材编制到生态培育
2024年11月,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参加国际机器人组织领导人峰会并发起成立国际机器人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今年,学院和国际机器人组织联盟、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启动国际机器人产教融合课程规划与教材编制工作,深化机器人领域国际产教合作。根据规划,该课程体系将涵盖基础理论、实操技术和应用技术等多个维度,构建适配全球机器人教育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教学框架。
目前,《协作机器人组装与调试》等系列教材正在编制中。教材系统阐述协作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组装与调试流程,涵盖从底座安装、末端执行器装配到总线电机控制等核心实践模块,旨在通过标准化任务路径与评价体系提升学习者的技术应用能力。
与此同时,浙江公路技师学院还与尼泊尔机器人协会签署了产教融合合作备忘录,与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共建国际机器人产教融合师资培训基地,开展模块化课程开发与标准化工训设备研制。依托该培训基地,学院将持续加强与国内外机器人领域企业、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技能等级的国际互认,为培养更多适应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生态。
面向未来,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搭建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推动我国职教标准、课程模式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外输出,为全球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贡献力量。
编辑:胖雨珊
责编: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