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海事大学发布《关于进一步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通知》,开展优秀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全校教师快速响应,充分发掘、使用抗疫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讲好抗疫故事,凝聚抗疫必胜信心,用好抗疫“活教材”更好铸魂育人。
遵从科学 以专业精神做好疫情防控
“教材不应是教师面对的唯一世界,世界才是教师必须要面对的教材。”大连海大教师杭晓明说。她在2021年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新冠肺炎疫情为《生物化学》课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思政素材”。当杭晓明讲到与病毒的分子结构、入侵特性、增殖与免疫相关的知识点时,她选取了世卫组织公布的各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信息,围绕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抗药性、危害性等热点问题,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倡导尊重科学,理性面对和处理危机,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2020级学生杨搏说:“听了杭老师的课,我不但学会了从科学角度明辨真伪,更坚定了志愿科普的决心,如果在朋友圈看到与疫情相关的不实信息,我都会第一时间用所学知识主动驳斥。”
大国担当 国际航运中的中国方案
《船舶与船员管理》是大连海大的特色专业课,教师李猛讲授这门课已有18年。2020年,该课程获得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
“进出港口的国际航行船舶是防疫的重点和难点,在我国的船舶与船员管理实践中,体现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课堂上,李猛结合国内实际案例,详细讲解我国海事部门在船舶进出港、船员换班、船舶船员疫情防控等环节的各种措施,凸显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航运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他还告诉学生们,当前IMO已向全世界推广我国制定的《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成为国际航运领域疫情防控的典范。
普遍联系 自觉服从抗疫大局
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李朝辉准确把握《数据库原理》课程思政“隐性思政教育”特性,充分结合数据库完整性控制机制,从参照完整性规则关联到现实世界事物之间是普遍存在联系且具有约束这一知识点,引入当前疫情防控中个人、群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约束,引导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意识,从自我做起,加强学风建设,服从学校、地区、国家抗疫大局。
化危为机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冠疫情是迄今最严重的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教师姚云浩通过案例教学法对我国政府在新冠疫情的预警及准备、识别、隔离、应急管理等危机管理各环节的表现进行剖析。她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了“武汉疫情初期,网络直报系统为何失灵”“中西方抗疫差异对比”“对口支援抗疫情的制度优势”等议题,吸引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理解公共危机治理的难点所在。在学生郭歆月看来,通过对比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危机时的优势更加认同,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认识更加深刻,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我们着力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实施‘课程思政三年三百行动计划’,把思政之‘盐’溶入专业课程,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大连海大副校长赵友涛说,今年是“三年三百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学校已经完成了107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到今年年底,学校的课程教学活动融入思政元素将覆盖100%的课程,具有海事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初步建成。
编辑:袁帅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