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0时,随着一声令下,两台大吨位连续张拉千斤顶同时启动,钢绞线牵引系统发出低沉的嗡嗡声,万吨级“巨无霸”开始缓缓转动。项目智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数据以毫秒级的速度刷新,技术人员紧盯着各项指标,“速度正常”“姿态稳定”……“转体到位!”0时54分,对讲机里爆发出欢呼声。这座与沪昆铁路平行、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区的快速路环线三期二阶段涉铁段斜拉桥实现“华丽转身”,完成精准对接。
转体单边悬臂长度130米、总重约3.2万吨的梁体,顺时针旋转36度,与对岸预制梁段实现毫米级对接,最终横跨于沪昆铁路上方。“这是上海铁路局管辖范围内转体跨度和转体吨位最大的独塔斜拉悬索桥,建成后将是嘉兴最高的斜拉桥,成为城市标志性地标。”中铁上海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刘振宇介绍,该大桥建成后将斜跨于沪昆铁路之上,每天会有200多对列车从此经过。
在繁忙的铁路上建高架桥,历来都是大挑战。如果采用常规方法,需要3至5年的时间。对此,项目部联合设计团队历经数十次论证,最终拿出“先建后转”的创新方案:先在铁路侧方的安全区域完成桥梁“异位浇筑”,再借助转体系统利用铁路封锁的“天窗期”进行一次性顺时针平转,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干扰。
如何保证这个“巨无霸”平稳、精准地转身?据介绍,该转体系统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牵引系统组成,两台大吨位连续张拉千斤顶同步牵引转盘钢绞线,钢绞线带动转体系统像石磨般发生转动,“原理如同陀螺,通过两个方向的扭转作用,使下方的球铰发生转动,从而实现桥梁的平稳转体。”刘振宇解释道。此外,为减少误差,转体前还要对转体桥进行称重试验,根据计算结果配重,使转体桥达到最佳平衡转体条件,并通过打磨清洗滑道,在撑脚下方安装四氟乙烯板,防止转体过程卡顿。
“目前,快速路环线三期二阶段上部结构施工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进行转体桥合龙段现浇施工,力争年底前实现高架主线全线贯通。”嘉通集团快速路公司副总经理沈健聪介绍,快速路闭环后,嘉兴市区将形成“半小时通勤圈”,跨区通行时间将缩短50%以上。
编辑:廖睿聪
责编:廖睿聪
审核:王姗姗 王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