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河 智造绿道

2024-12-18 11:22:26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郭志萱 张 锐 王文生 牛 涵 -标准+

在绵延起伏的武陵山脉之中,呼北高速公路纵贯鄂湘交界,将荆楚大地与广袤中原紧密相连。12月26日,G59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宜都(全福河)至鄂湘界段将迎来交工验收,这条蜿蜒于群山与溪谷间的交通要道,承载着湖北交投宜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宜昌建设公司)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匠心。

创新引领 突破难关

呼北高速公路宜都至鄂湘界段是湖北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全长约18.8公里,包含了3座隧道、20座桥梁和大量路基土石方工程,因横跨山区与江河,地理环境复杂,工程难度大,特别是麒麟观隧道段,更是全线的核心工程。

麒麟观隧道长约8225米,最大埋深423米,地处构造剥蚀溶蚀侵蚀低山地貌,地下水发育复杂。在2023年12月中的一次正常掘进施工中,左洞遭遇突如其来的顶部涌水,每小时最大涌水量达1.2万立方米,短时间内隧道被淹没。该施工段位于麒麟观隧道大桩号,属于过反坡点下坡走向,水流无法通过出口端已完成的排水沟自行排出隧道,尽管调集多台大功率抽水设备昼夜作业,但抽排水工作始终未见成效。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面对挑战,宜昌建设公司组织各方研判,初步判断隧道上方可能隐藏暗河。随后,迅速组织项目专业团队进行勘察,果然发现了一条宽30米、高35米的巨大溶洞,里面的暗河通过裂隙自隧道顶部涌入。

为彻底解决问题,把定好的进度抢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上来,宜昌建设公司创新提出“暗河变明河”的治理方案:从隧道右洞加宽段侧壁开挖辅助通道,进入溶洞后清理河道,并在河床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排水沟,彻底疏通涌水来源,辅助通道不仅解决当前暗河涌水,也将作为运营期随时进入暗河观察和应急处理通道。经过8个多月的奋战,麒麟观隧道顺利穿越暗河,于今年10月1日完成全幅贯通。

在应对复杂地质的基础上,项目通过创新性应用一系列大型机械化设备,推动了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在高墩桥梁施工中,通过自动液压爬模等技术创新,有效解决了山区高墩施工难题;在梁场智能化改造中,成功实现了液压T梁模板的首次应用,不仅克服了山区地形制约,还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在隧道掘进、初期支护、衬砌施工等环节分别配置了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混凝土喷射台车、多功能防水卷材台车、拱架安装台车等设备,优化了作业工序,在提升掘进精度的同时减少了人力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系数。这一系列机械化设备的应用,赋予施工“智慧化”的特质,为全线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区域交通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

以绿为底 精雕细琢

由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和中交二公局承建的麒麟观隧道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地处武陵山余脉,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属于典型的山岭重丘区。

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严苛的生态环保要求,宜昌建设公司通过创新施工工艺和高效的资源管理,带领参建单位共同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面对诸多挑战,项目团队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在麒麟观隧道的施工中,通过优化施工便道设计和“先桥后隧”施工,使得隧道的进洞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还有效避免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了对生态环境最大程度的保护。

上好生态底色,书写绿美答卷,是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一项重要指标。在隧道施工中,项目采用了“零开挖”进洞方式,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对洞口生态环境的破坏。项目根据隧道围岩情况,规划建设砂石料生产线,洞渣源源不断生产成可用于隧道工程实体的机制砂、碎石,每天生产机制砂、碎石,全部“反哺”到项目隧道施工。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整个项目“消化”的废弃洞渣,不仅变废为宝,还减少占地弃渣,加快了建设速度。

此外,项目地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资源极其匮乏,在用水方面积极采取“循环式”废水治理技术,通过在砂石料加工和隧道施工等环节设立循环水池,每月可节约用水2万余吨,既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又降低了施工成本。与此同时,施工便道也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不仅修建了便道,满足了施工需求,还拓宽了乡道,推动了当地交通的改善,为周边百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项目先后获2021年度交通运输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第五届全国交通建设“微创新”成果大赛“二等奖”、2022年度中交集团优秀QC成果鼓励奖、湖北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示范工地、湖北省公路重点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量化第一名等,充分彰显了其在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绩。

企地共建 为民造福

224县道宜都市王家畈乡全福河村段是连接呼北高速公路鄂湘界项目施工现场与周边村落的重要纽带,不仅承载着项目建设的物资运输重任,更是村民日常出行、交流往来的必经之路。因路段长期受到自然侵蚀,路面出现了多处坑洼不平、泥泞不堪。

对此,宜昌建设公司高度重视,联合施工单位与全福河村村委会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呼北高速公路鄂湘界段第1合同段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项目部积极响应,利用假期空闲,带领项目青年志愿者与当地村委会志愿者组成联合志愿服务队伍,对原来坑洼不平、泥渍沉积的道路进行填补维修,实现了道路崎岖难行到如今通畅顺达的蜕变。

224县道全福河村段的焕然一新,不仅在通行质量上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在无形中拉近了企业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让“企地共建”的暖风吹遍了全福河村的每一个角落。

据了解,宜昌建设公司结合项目建设实际,在改善乡村交通方面持续投入,通过将原3.5米宽的村道拓宽至4.5米,并以新建小桥和错车平台等方式,已累计修建和改扩建村道及乡道约7.3公里,大幅提升了沿线村民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宜昌建设公司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探索“企地合建”模式,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帮助村民丰富业余生活。

渔洋关镇沙淌村计划建村民文化广场,但苦于资金困难。宜昌建设公司了解此事后迅速行动,经过与监理公司、设计单位以及呼北高速公路鄂湘界段第1合同段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项目部多次实地考察、勘测,对设计优化方案进行反复推敲,决定将麒麟观隧道竖井弃渣场选址与沙淌村村民文化娱乐广场建设需求相结合,把原设计弃渣场选址变更为沙淌村村民文化广场低洼地处,有效解决了弃渣处理问题。此举不仅节约了3万多立方米的填方量和800多立方米的挡墙,节省了资金约200万元,还为沙淌村的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新场所。

不仅要把高速公路建设到山区,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走好振兴路。宜昌建设公司党委书记孙柏林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美好出行、共同缔造”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提升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质量,致力于在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过程中展现湖北交投的新作为,为高速公路沿线群众带来更高质量的出行和更加美好的生活。

编辑:郭志萱

责编:李家辉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