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激活国际门户枢纽新优势——南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规划的思考

2025-10-17 17:23:1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朱超 -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节点城市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南宁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系统谋划“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布局,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南宁方案。

坚持创新驱动,构建智慧交通生态圈。聚焦智慧物流、新能源载运工具、智慧口岸等领域,南宁市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依托南宁国际铁路港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物流中枢系统,深度融合北斗导航、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货物全生命周期智能调度与跨境运输可视化监管。同时,正在编制的《南宁市智慧交通发展专项规划(2026—2030)》提出,将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自动驾驶环卫车等示范应用,力争在新能源载运工具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培育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

发挥数据效能,构建区域数据枢纽。针对传统交通管理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南宁市正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建设。该中心将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区域、跨层级、跨运输方式的数据共享机制,重点推进跨境物流信息互联、多式联运数据互通等工程。

在便民服务领域,迭代升级的“爱南宁”App已整合全市超200条公交线路、5条地铁线路实时位置数据,接入约5万辆共享单车停放点位信息,目前月活跃用户已突破百万大关,有效提升市民绿色出行便捷性。计划到2030年,实现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覆盖率突破98%,打造区域性数字交通标杆。

加大技术供给,强化基建数字化转型。按照“适度超前、示范引领”原则,南宁市正系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在建高速公路工程同步实施智慧公路示范段建设,部署毫米波雷达、北斗高精度定位基站等感知设备,规划布局车路协同示范系统。根据“十五五”规划初步设想,依托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枢纽的区位优势,聚焦跨境物流效率痛点,联合越南谅山省共同谋划“中越跨境智慧物流通道”。该工程以南宁国际铁路港、凭祥友谊关口岸为战略支点,延伸至越南河内安员物流中心,打造国内首个跨境自动驾驶货运示范项目,构建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深化产教融合,构筑人才集聚高地。针对智慧交通发展的人才需求,南宁市深入实施“交通工匠培育工程”,推动广西大学、南宁学院等高校增设智能交通工程、数据科学等新兴专业。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优势,研究设立中国—东盟交通创新研究院,重点开展跨境物流、智慧口岸等领域联合技术攻关。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新阶段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健全制度体系,争创改革创新先行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南宁市正探索建立智慧交通“监管沙盒”,在自动驾驶测试区、智慧口岸等场景开展包容审慎监管试点。积极参与中国—东盟交通标准对接,扎实推进《跨境物流信息交换规范》等地方标准编制,为区域交通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根据“十五五”规划初步设想,未来将争取设立中国—东盟智慧交通创新中心,打造面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交通科技创新策源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

展望未来,南宁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交通运输现代化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高质量运输服务样板,不仅助力本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将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大格局中发挥重要节点作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

编辑:池雨溪

责编:焦杨

审核:郭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