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金陵沃土,服务交通强国。作为一所以培养综合交通运输专门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南京交院)在72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秉持“立足交通、服务交通”的办学宗旨,紧跟江苏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累计为行业和社会培养输送全日制毕业生10万余人,被誉为“交通人才成长的摇篮”。
创新模式 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办学过程中,南京交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交通运输行业特色,创新“大思政课”育人模式,让学生德技并修,不断提升育人实效。
行业特色赋能思政教育。学院持续探索思政教育与行业特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开展“画卷里的思政课”“交通印记里的思政课”“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等品牌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交通运输行业大课堂同频共振,先后获全国职业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成果、江苏高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等奖项。
社区思政融入日常育人。作为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学院设立7个主题工作站,辅导员、班主任常态化入驻社区,开展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帮扶等服务,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向宿舍、楼宇等生活场景延伸。此外,学院还成立“交e思”网络思政中心,依托“云社区+微阵地”智慧平台构建精准思政服务体系。自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推送“学习进行时”“大先生风采”等主题内容400余篇,覆盖学生20余万人次,实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文化育人传承精神血脉。学院注重将新时代交通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全国交通职业院校示范马院”专题读书班、人民工匠进校园、“匠心筑梦正青春挺膺担当向未来”系列思政舞台剧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党建赋能时代新人培育。学院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示范效应,联动“车以载‘道’”“路元新”等优秀基层党建品牌项目,开展红色研学、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锤炼专业本领。
共建共育 激活产教融合动能
学院坚持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构建政校行企集团化办学范式。学院牵头组建了全国智能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南京市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联合体等5个产教融合平台,创新政校行企联动机制,入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各1个。
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学院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广东小鹏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协同,校企双主体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小鹏汽车”“南京地铁”“江苏交工”“江苏康众”“舍弗勒”等现代学徒制班、现场工程师班、订单班等,有效提升服务交通运输产业链的能力。
打造特色专业群与实训基地。学院打造交通土建、汽车服务、物流管理等6个特色专业群,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规划教材等教学成果集群。同时,学院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康众汽配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建有中央财政支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和省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7个,学院《智慧交通虚拟仿真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100项非学历教育改革创新任务。
引育并举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聚焦以专业教师、大赛指导教师、企业培训师“三师融合”为特征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培养,南京交院持续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四大工程”,即高精尖缺人才引育工程、双师双能教师培养工程、优秀创新团队培育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工程。
筑牢师资发展根基。学院将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等荣誉,师德引领作用充分彰显。
深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学院持续推进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协作组工作,入选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牵头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承训单位。
完善师资发展机制。学院优化校、省、国家三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体系,搭建帮带、培训、创新教学能力成长平台,发布《教师教学能力测评实施方案》,实施教学能力认证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教师人人过关”。学院多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学校,师资质量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数智赋能 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学院主动对接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趋势和交通运输产业升级新需求,以数智赋能为核心,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链条。
专业建设提档升级。学院深入开展“专业个个剖析”专项行动,完成36个专业建设规划和数字化改造方案,入选省教学资源库1项,并持续推进4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
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院开发《公路运输管理实务》《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图识别》《汽车使用与维护》等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与智慧教学资源,打破传统课堂时空边界,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虚拟仿真重构实践场景。依托绿色智慧交通建造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轨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生可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模拟路桥施工、汽车检修、城轨运营等复杂工作场景,让传统“观摩式”实践转变为“参与式”探索。
智慧校园赋能管理服务。学院通过整合数据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学院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和教学研智慧化,并入选“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单位。通过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实时分析课堂数据并反馈改进建议,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
面向国际 构建开放办学格局
学院主动服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以系统思维推进国际化办学,分类制定不同专业国际化发展路径。
深化人才双向培养机制。学院构建“来华留学+境外研学”双轨育人模式,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面向33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获评江苏省来华留学生工作先进集体。此外,学院与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考文垂大学搭建专—本—硕人才培养通道,联合马来西亚、韩国等国高校开展交换生项目。
拓展境外办学网络。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需求,学院先后在泰国、文莱、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开展涉外办学,入选教育部“经世国际学院”首批学校,获批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中非友谊”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依托学校、东南亚教育部长联盟“中文+技能培训”合作学校,入选江苏“郑和学院”建设单位,获得江苏省涉外办学先进集体等荣誉,并在江苏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综合评价中获得“A+”等次。
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及标准。学院围绕中资企业“出海”人才需求,与泰国、乌兹别克斯坦、文莱等国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在专业共建、学生共培、师资共育、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共识,输出专业标准3个、课程标准19门、技能培训标准5个,国际化课程标准被14个国外高校及行业组织采纳使用,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贡献了南京交院方案。
本文图片由 南京交院 提供
编辑:胖雨珊
责编: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