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滇中腹地,山区面积大,农村人口多,村组分散。曾经,农村客运“吃不饱”、产品“出不来”、快递“跑不快”成为制约当地农村物流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有效破解难题,楚雄州坚持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依托农村客运网络,按照“资源共享、客货兼顾、运邮结合、融合发展”的思路,全域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更加通畅便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国内大循环、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高位统筹 强化政策支撑
楚雄州坚持把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国内大循环、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将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列入年度重点任务和“十四五”规划。
统筹交通运输、邮政管理、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力量,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出台《楚雄州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楚雄州推进客货邮物流寄递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楚雄州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任务措施、职责分工,全面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统筹用好现有财政支持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商贸流通相关资金,州县两级每年整合投入扶持资金3亿元以上,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和资金奖补等各项扶持措施。
完善设施 畅通物流通道
楚雄州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畅通农村地区人流物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以来,实施乡镇三级路、村硬化路3481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23万公里,累计开通农村客运线路 277条、城乡公交 139条,投入城乡客运车辆1297辆,建成客货邮服务和物流配送站点582个,所有村镇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率均达100%。
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提档升级、便捷高效,在保障群众便捷安全出行同时,有力助推了优势产业向交通路网沿线聚集。
优化服务 建好融合站点
楚雄州围绕“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资源融合发展原则,构建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有点的三级闭环客货运物流运输系统和中转业务网络。在县级层面,因地制宜,依托农产品交易中心、乡村物流集散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物流资源设施,聚集邮政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公共服务等服务,10县市均建设了“一园多能、一网多用”的客货邮县级中心。
在乡镇层面,103个乡镇均建设了具备城乡公交、邮政、电商、快递、旅游等服务功能的乡镇综合服务站。在村级层面,整合农村客货运、万村千乡农村店、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供销超市等物流资源,基本实现行政村农村物流服务全覆盖,群众取件不跑路、寄件不出村。
整合运力 构建共享平台
整合资源“破题”。楚雄州建立客运、货运、物流、快递、电商联盟,开通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155条,代运邮件快递客车376辆,农村货运专车 77 辆,推行统一运价,整合万村千乡农村店、农村电商站点、供销超市、农业合作社货源,打造“客货同网+电子商务+特色农产品”服务链,满足农特产品收取、仓储、托运、销售需求。
信息联通“提效”。搭建城乡配送综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现车、货、人、仓“上云”,信息、交易、配送“上网”,及时收集推送供求信息,城乡物流配送效率有效提升。
客货联盟“降本”。派件成本平均降低20%,寄件成本降平均低 50%,县到村派件时间由2至4天缩减至1天以内。2023年为邮政快递物流企业成本近1亿元,为群众节约运输费用6000余万元。
客运“增量增效”。农村客车派送货物日均3.5万件,带动农村客运量增加 29%,行政村通客运车辆巩固率达100%,实现了县、乡、村客运网络和物流网络双线并行、良性发展。
编辑:付饶
审核:付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