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的技术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长沙理工探索以学科交叉开展科研创新

2024-05-23 17:33:5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方 琼 叶正芳 -标准+

“7年来,受益于学校良好的人才生态,我们创新成果不断,并获得了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拔尖)支持计划的鼓励。”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贾传坤笑着说。

贾传坤说的“我们”,包括了自己同专业的妻子、亦是同事的教授丁美。在学术上他们各有专攻,贾传坤侧重开展应用创新和成果转化,丁美侧重开展教学和科研理论创新。

2016年,湖南省启动第一批团队百人计划,广纳贤才的长沙理工大学向他们抛出“橄榄枝”。两人分别结束了在新加坡和美国的博士后工作,组团“先进液体电池团队”落户长沙理工大学。他们跨界攻关,产出不少重磅成果。

交通运输工程是长沙理工大学的一大特色学科。2020年4月,湖南高速公路集团到学校座谈,寻求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合作。专业不对口的贾传坤,也被学校作为校方专家代表邀请参与交流。

这是学校探索以交叉学科方式开展科研创新的一种尝试。“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交通、土木、电气等特色专业,根据应用领域需求开拓科研创新的新应用场景,同时也帮助企业快速解决问题。”座谈会给贾传坤带来了启发,也为贾传坤、丁美团队的科研工作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座谈会结束后,湖南高速公路集团向贾传坤提及行业存在的废旧沥青处理难题:以现有技术,无法将石子从废旧沥青中完全分离。“我们就是搞材料研究的呀!”贾传坤很感兴趣。仅仅几个月时间,团队就攻克了这一困扰交通运输行业多年的难题。

大多数交通运输行业企业更在意废旧沥青中分离出的石料。但在丁美看来,剥离石料后的废旧沥青“固废”,又是一个可开发的“宝藏”。丁美注意到,废旧沥青成分中含碳量高,或许能够通过技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应用于能源领域的电池负极材料。这样既能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处理固废垃圾的难题,还能使废旧沥青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基于这个思路,贾传坤、丁美团队开启了新研究,最终成功实现了这个设想。他们还大胆尝试,成功开发了道路废旧沥青混合料小试设备。

2023年4月,贾传坤、丁美团队与浙江八咏新型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1400万元专利许可使用合同,共同将团队自主研发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和石料高效分离、沥青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设备和材料,从实验室推向生产端。

“得益于学校的牵线搭桥,我们还研发了新型快速融雪材料等很多新成果,都和学校的特色专业相关。学校倡导、支持、引导学科交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让大家手里的技术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贾传坤说。

借助这一成果转化的机缘,长沙理工大学与山东省庆云县政府启动共建了长沙理工大学(庆云)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研究院,签署咏坤废旧沥青油石高效分离设备制造及年产4000吨锂钠电池负极材料项目、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研发项目。

“我们始终坚持充分信任、充分放手、充分保护的用才原则,创造条件助推人人尽展其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提供强力支撑。”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说。

编辑:袁帅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