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邮轮,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一个庞大的工业奇迹。由于技术要求高、工程环节多、工程周期长、协同难度大,其设计建造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
历经8年科研攻关、5年设计建造,今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开启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摘取了造船工业的第三颗“明珠”,成为全球第五个具备大型邮轮设计建造能力的国家,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可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
首航至今,“爱达·魔都号”已完成64个航次的服务,载客人数突破25万。
攻克三大核心技术
建造大型邮轮为何复杂?一组数据可见一斑:“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5万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365公里管系、120公里风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巨系统”工程。体量大、技术难度高,是建造过程的突出特点。
“爱达·魔都号”建造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简称外高桥造船)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联动和管理361家全球供应商、1105家二级配套企业,突破了一系列大型邮轮设计建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其中,减振降噪、重量控制和安全返港,是公认的贯穿大型邮轮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术,也是三大难点。
邮轮在海上航行,容易受到风浪影响产生振动噪音,且邮轮内部设备繁多,机舱等设备密集处极易产生噪音污染。为了减振降噪,“爱达·魔都号”通过减少管道通风面积、增加阻尼材料等方式,对所有存在振动的机械设备进行了减振处理,并在舱壁上敷设大量隔音材料,同时还在邮轮内设置14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噪音污染情况。
重量控制是邮轮建造过程中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据外高桥造船总经理、“爱达·魔都号”总设计师陈刚介绍,重量控制不好,邮轮载客能力以及水、油等重要物资的携带能力就会削减。一般情况下,船体制造使用的是平均厚度为20毫米的钢板,而“爱达·魔都号”则大量采用了厚度仅为4—8毫米的薄形钢板,重量大幅减轻。同时,外高桥造船还打造了国内第一个邮轮专用薄板智能生产车间,为薄板分段建造效率和精度管理赋能。
遇到危险时,邮轮上数千人如何安全返港?“爱达·魔都号”可容纳乘客5246人,船体两侧悬挂了20艘超大救生艇,每艘救生艇定员数为314人,总定员数为6280人,足以容纳全部乘客。此外,“爱达·魔都号”还针对火灾、进水等极端环境进行了模拟测试,保证当一个系统失效时,其他系统仍能正常运行,为乘客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高效有序管理“巨系统”
大型邮轮这一“庞然大物”的建造,难点不只在于单个工艺、设备技术的突破,更在于对复杂系统的集成。
据外高桥造船邮轮项目部一级部门总监易国伟介绍,“爱达·魔都号”的建造是把船切成74个总段、670个分段,在总段建造的同时,把管线、设备、电缆进行预装,快速形成系统,再移到船坞内进行搭载、焊接合龙,极大提升了建造效率。
船坞内的总装搭载阶段,舾装量大、施工工序复杂,如何高效有序地组织施工、保证各个分组协同推进是关键。陈刚介绍:“我们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以设计数据为源头,开发了贯穿采购、物流、建造和质量管控等造船全生命周期的新一代造船企业管理智能平台,集成邮轮分段总段基线计划、后行舾装安装基线计划、管子制作滚动计划、分段总段月度滚动计划等多级建造计划体系的信息,实现对大型邮轮设计数据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完工管理等要素的数字化管控,有效提升邮轮建造的整体效率和响应能力。”
据了解,在“爱达·魔都号”的整体设计建造中,外高桥造船构建了邮轮船型平台开发与详细设计协同、内装与船体设计协同、三维生产设计与建造协同的全流程邮轮设计方法,构建了全船全专业三维数字模型,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全流程应用,形成了大型邮轮设计能力。
迈入大型邮轮建造2.0时代
邮轮产业向来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国际化程度高,一艘大型邮轮仅总装建造就能创造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邮轮制造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比例可达1∶14。
据统计,“爱达·魔都号”工程共有国内外1000多家厂商参与,孵化和培育了邮轮研发设计、总装建造、核心配套等一批重点企业,有效牵引带动制造、建筑、能源、交通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发展。
陈刚认为,作为供应链高端个性化定制集成产品,邮轮综合体现了船舶、酒店、娱乐、消费各行业发展趋势,未来,我国邮轮技术可能会向着环保和可持续、数字化和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娱乐功能复杂化的方向不断演进。
“爱达·魔都号”的诞生,实现了我国船舶工业的代际跨越,开启了我国迈向造船强国的历史新纪元。目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见雏形,总段搭载数超过50%,预计2026年年底完成交付,届时将依托广州母港运营。据介绍,与“爱达·魔都号”相比,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不仅体型更大,公共区域和户外活动休闲区域面积也分别增加了735平方米和1913平方米,休闲娱乐的体验感会进一步提升。
“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我们希望通过15年左右,把大型邮轮的产业集群完整建起来,这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努力。”陈刚说。
国产大型邮轮炼成记
2018年11月6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13.5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合作设计建造合同签订,项目正式启动。
2019年10月18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在外高桥造船开工建造。
2020年11月10日,邮轮建造全面转入坞内连续搭载总装阶段。
2021年10月18日,全船贯通。
2021年12月17日,邮轮完成坞内首次起浮。
2022年8月8日,我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在外高桥造船开工建造。
2023年5月19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船名“爱达·魔都号”发布。
2023年6月6日,“爱达·魔都号”顺利出坞。
2023年7月、9月,“爱达·魔都号”分别完成两次海上试验航行,所有项目全部达标。
2023年11月4日,“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
2023年12月24日,“爱达·魔都号”开始首次试运营航次。
2024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开启商业运营。
2024年1月7日,“爱达·魔都号”顺利完成商业首航。
2024年4月20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外高桥造船完成下坞,开始搭载总装。
2024年7月23日,中国船舶集团宣布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将主要依托广州母港运营。
本版图片由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提供
编辑: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