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俯瞰千年古县——浏阳,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犹如一条条黑色带缠绕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头连着乡村故土,一头托起乡村梦想。干支相通、连线成网的精美脉络,为浏阳经济注入新动能。如今,浏阳正站在条条通达的大道上放眼世界。
近年来,浏阳市以“路长制”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美丽公路内涵,探索形成“路长制精品工程+”新模式,将特色经济、乡村旅游、历史人文、休闲体育等新业态与之相连,全市各乡镇不断涌现出多条美丽公路精品示范线,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攀升,腰包越来越鼓,村集体经济也越来越“壮实”。
“路长制精品工程建设,一方面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是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浏阳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蓝图绘就,实干兴邦。在浏阳市路长办的部署下,全市31个乡镇(街道)纷纷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际,下发工作方案,细化实施目标,推进创建工作落实。因势利导,围绕“公路+”的发展主线,探索区域特色发展模式,推进路长制精品工程创建,助推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行驶在湖南省“最美干线公路”——浏阳市荷文公路(S530线k0一k35十800),宽阔畅通,视眼开阔。2021年,荷文公路提质改造成“五彩公路”,全线打造了大小节点景观60余处。沿线的荷花、澄潭江、中和、文家市等4个乡镇(街道)乘势而上,深化“公路+”,推动建设17个不同主题的美丽屋场。不仅为前来的游客们提供了舒适的驾乘体验,更为沿线居民带来生活美感,也吸引了人才返乡创业,让农村焕发生机和活力。
不仅如此,浏阳市充分发挥公路对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推动公路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因地制宜、生态绿色、突出特色等理念,做到早谋划、早部署,全方位打造美丽公路、致富之路,服务全域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浏阳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路随景出、景由路生、景路相依。枨冲镇农村公路在山水间延伸,给人美好的驾驶、旅行体验。
山路弯弯,村路畅阔,长3公里、宽6米的Y149青草村至新南桥村段,串起了荷花屋场、古桥屋场、康桥屋场、丛溪屋场和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公路,提升了村民生活舒适感和幸福感。
“通过美丽农村公路的建设,改善了新南桥村路网水平,也还原了乡村淳朴的面貌,别样的田园风格,让村民喜出望外,也带动了全镇旅游和产业发展。”新南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扶敏介绍,一条条自然生态、畅通舒适的网红公路与经济民生融合发展,2022年,来村游客实现从零到万人次的跨越,合奏出一曲生态美丽、富强惠民的和谐乐章。
在浏阳,美丽公路比比皆是。S326金刚镇段平湾村至丹桂村段串起丹桂村桃树湾屋场、红炮屋场片区,有机融合“红炮文化”、“乡贤文化”、“湘剧文化”等人文历史,充分利用公路沿线周边可以改造的闲置地、荒地等,在周边增设停车场、公厕、休息亭等便民设施,连片打造屋场阵地,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同时还完善了沿线交通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标线等设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老百姓放心出行。
公路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浏阳市以“党建+路长制”,充分发挥企业、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制定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带动乡贤、村民广泛参与日常保洁、志愿管护。截至目前,全市公路管养参与人数超4600人次。
在沿溪镇,“红色”马甲党员先锋队,“黄色”马甲青年突击队,“绿色”马甲文明共建三支志愿者服务队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公路上,通过开展创建党员示范路、青年植绿护绿及文明劝导护安全等各项主题活动,实现各级路长带头、全员动员、全员参与,达到“卫生状况改观,集镇绿化整洁,交通秩序有序”的良好效果。
如今,在浏阳各乡镇(街道)主题党日活动日,党员清扫公路已成常态。驱车行驶在浏阳各条公路上,路面干净整洁,路边风景秀美,令人心旷神怡,“路长制”给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公路不仅要满足百姓走出去的需求,也承载着经济“引进来”的重任。一路通,百业兴。在高水平推进路长制精品工程建设中,浏阳涌现出无数条别具特色的美丽公路示范线,串起公路沿线特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物流等产业,这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两山”理论,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在浏阳的生动实践。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